以前看过一个节目,名字叫《爱回家》,节目通过一些短片,来说明如何与家人相处。很喜欢节目的名字,除了切合主题外,“爱回家”一词,一语双关,既可以理解为把爱带回家,也可以理解为喜欢回到家,当这个家,充满爱的时候,人是很愿意回到家的,同时,要让家里其他人喜欢回家,你也要把爱带回家,这样,才能营造一个温馨的家。
曾有人与我说过,她不知道该怎么面对家里人,每到下班时间,就特别难过,因为这个时候要回家了,但这个家,她感受不到爱,面对着养育自己这么多年的父母,她感觉到的是痛苦,想到是逃离。其实,她感受不到爱,并不代表家里人不爱她,只是家人表达的方式不合她的需要罢了,为什么不能稍微宽容一些,降低自己对他们的要求,尝试去承认哪些他们对自己付出过的爱呢?正如“爱回家”这个词,当家里的每个成 员主动把爱带回来,这个家才会有爱,有了爱,才会更吸引家庭成员的回归。
一个人只有索求,却没有付出,那是一种自私的行为,即使是在家这样在意血亲、人情与包容的地方,也无法让你无限度的索取。一味的去要求别人,想着别人该把什么给到自己,而不思考自己可以为此做些什么,最终的结果,也只会让自己陷于死胡同里,弄得自己不开心,家里人也不开心。我们已是一个成年人,有能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满足自己的很多需求,如果总以父母亏欠自己为借口,那只能说,我们还不愿正视自己的弱小与无能,不愿为自己的行为与选择做决定,不愿为现状承担属于自己的那份责任。
马斯洛的需求理论,在安全之上的是情感和归属的需要,那是一种更强调互动的需要,家里人可以不问过你,就为你提供好吃的、喝的、穿的,给到你坚固的房子,但情感和归属的需求,却需要双方的努力。单一的付出或接收,是无法让这种需求得到满足的。想要爱回家,先把爱带回家吧!
|